|
夏日里的威海,绿树葱葱,繁花锦簇。8月4日,与铺相约,一起走进华夏城景区,感受这座矿坑上崛起的大型生态文化景区的魅力。一起看威海是如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打造绿色样板,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的全新局面。
威海华夏城景区位于美丽的海滨度假城市威海,是以展示东方古典文化为主的大型生态文化景区。2017年2月25日,威海华夏城景区晋升为国家AAAAA级景区。
威海华夏城景区是华夏文旅集团从2003年伊始历经10余年修复威海龙山的44处矿坑(以前采矿烧水泥做水泥管件),将环境治理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重要成果,历经“愚公移山”、“凤凰涅槃”式的艰苦卓绝。现建成于各个采石场上的景点各具特色,有最全面展示尧舜禹时期历史文化的禹王宫,集中展示胶东民俗特色的夏园;有在矿坑里打造的地下工程——威海人民防空教育馆,矿坑上面覆土绿化,矿坑下面游客参观;有依照矿坑地势而建的中国跨度最大的华夏第一牌楼、世界独一无二的三面圣水观音以及杂技、马术等丰富多彩的传统演出。其中在矿坑里打造的会跑的实景演艺——《神游传奇》秀开创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实景演艺先河,观众乘坐会跑的移动式看台可以欣赏到水、陆、空全方位的跨时空精彩演艺。景区先后入围“中国最具潜力的十大主题公园”,荣获“中国创意产业最佳园区奖”,并被山东省文化厅评为首批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被评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十几年前,华夏城曾是一个遍体鳞伤的矿山,有矿坑44个,刮风灰尘飞,下雨泥浆流。1985年,靠48块钱起家的该村带头人夏春亭,日益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2003年起,他从挖山打水泥管,转而填坑栽树、造林绿化。在此基础上,将这里打造成一座兼具中国传统文化韵味和浓郁胶东海洋风情的5a级景区。矿坑变成了绿水青山,进而又转化成了金山银山。事实上,华夏文旅集团修复项目极大地带动了周边村的经济收入,村民们也从过去的老房子搬进了楼房。河北社区不光有了集体经济收入,还给60周岁以上的老人买了养老保险,真正让老人们实现了“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据介绍,2018年,华夏城接待游客人数总计230万人次,收入2.3亿元。党委书记夏春亭并不想止步于目前的成绩,关于旅游,他有着自己的规划——把观光游变成休闲游,进一步打造配套设施,同时发展配套服务业。“有了绿水青山,我们不仅要带出一种文化,还要带出一种产业,继而打造旅游和文化。”夏春亭说,以前游客来威海是看海不看山,现在是让游客看海又看山,但是要达到这个目标,不是仅仅依靠绿水青山就能吸引的,需要用旅游搭台,文化唱戏。
下一步,华夏文旅集团将进一步向多业态发展,通过打造综合体的形式,不仅仅吸引团队旅游,也吸引散客等更多群体。 一年治理复绿146亩,栽种树木2.8万株。2018年8月10日,环翠区就华夏城项目相关落实情况在市委专题会议上进行了汇报,并按照会议要求,研究制定了华夏城提升项目策划方案。最终方案确定实施三个方面的工程: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项目,建设生态文明展区,改造升级威海民俗文化馆。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项目主要是对景区及周边区域4处、146亩废弃矿坑进行治理,修山复绿。生态文明展区则是沿夏园生态湖规划建设生态文明长廊和华夏生态文化展区,打造一条连接生态文明长廊、胶东民俗文化街区等的生态旅游线路。同时,将“胶东民俗馆”更名为“威海民俗文化馆”,对内部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将威海传统民俗、非遗文化和历史故事融入其中,赋予更加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
|